Interaction of netizens
沧浪亭记 黑瓦白墙光影淡,霜花幽禁小窗轩。 铜环轻叩无人应,古树蹒跚或寡言。 只看沧浪亭尚在,哪知子美道难存。 青苔不解秋风老,犹向阶间诉绿痕。
下午五时,光线已经变得柔和,游客也没有那么多。实际上在苏州十几个园林中,沧浪亭一直算不上热门的园林。我很喜欢来这些游客不多的小园林逛逛,清净的园林才是真正的园林,才有心情细细的品味。苏州园林的环境自然清新,树木与古色古香的房子融为一体。 沧浪亭是以前园林的主人休息的地方,这里居高临下,清风徐来,最适合吟诗作画。 竹子也为这个园林增色不少,古朴的房子似乎建在竹林中,正是古人所说的,宁可食无肉,不可居无竹。
一痕朝日界晴窗,森肃清寒昨夜霜。初冬的沧浪亭,文庙,网师园。周五的园子鲜有游客,私享了一下午的感觉真好~
上周三中午在沧浪亭闲逛,忽然下了几滴雨,就站在长廊下看雨,旁边的仰止亭里坐着个阿姨,正在跟保洁阿姨聊天,阿姨说女儿在苏州看病,她每顿饭就是一个包子,每天都很累,但是坐在这里,看着竹林树影,有一种所有的神仙都会保佑自己的感觉,所以在这里坐了很久……
每去沧浪亭都会在隔河相望的可园门前停留片刻,不知里面有怎么的历史与风景呢?今年国庆终于开放,昨日寻着闲暇便去了。园子不大,十几分钟便逛完了,但建筑格局十分大气。虽曾经是沧浪亭的一部分,但是与沧浪亭移步一景的居家氛围不同,可园更多的是治学氛围。向往许久,为这一个书院园林,可园。
可园与沧浪亭隔河相望,原曾叫“近山林”,也叫过“乐园”,本意是取乐山乐水之乐,但这乐字易生歧见,后来就改成了“可园”,曾为正谊书院。园内有“挹清堂”、“濯缨处”等建筑,取“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吾缨”之义,与沧浪亭相呼应,后建“学古堂”、“博约楼”讲学藏书,曾为正谊书院、市立图书馆。
苏州沧浪亭,世界文化遗产,为文人苏舜钦的私人花园,占地面积1.08公顷。园内有一泓清水贯穿,波光倒影。从北门渡石桥入园,两翼修廊委蛇,中央山丘石土相间,林木森郁。沿西廊南行,至西南小院,有枫杨数株大可合抱,巨干撑天,枝繁叶茂,院墙表面嵌有多幅雕砖,刻画历史人物故事。
这个景点应该是人最少的一个了,没有团队来这里。整个景点开发的没有其他园林那么完善,但正因如此才体会到了真正逛园林的感觉。一开始进去实际上挺失望的,因为其他园林的中央一般是水景,只有这个是一座山(不是石头假山了),还很奇怪不是说背山面水吗?后来发现巧妙之处在于,园子坐落在一条小河边,实际上水已经在园林前面了。要通过一个非常古朴的小石桥才能进大门。门口的靠水的几间屋子和亭子真的感觉特别的奇特。很不错的体验。
沧浪亭小而秀美,隐于市区热闹繁华之地,却静静悄悄,幽静,亭台楼阁小而秀美,闹中取静得好去处,不如狮子林得奇,却美得让人心静。
沧浪亭造园艺术与众不同,未进园门便见一泓绿水绕于园外,漫步过桥,始得入内。园内以山石为主景,迎面一座土山,隆然高耸。山上幽竹纤纤、古木森森,山顶上便是翼然凌空的沧浪石亭。山下凿有水池,山水之间以一条曲折的复廊相连,廊中砌有花窗漏阁,穿行廊上,可见山水隐隐迢迢。假山东南部的明道堂是园林的主建筑,与明道堂东西相对的是五百名贤祠。园中最南部的是建在假山洞屋之上的看山楼,看山楼北面是翠玲珑馆,再折而向北到仰止亭,出仰止亭可到御碑亭。
苏公网安备 32050802010943号